首页 > 资讯中心 > 研究动态

甜味饮料摄入与大脑结构和痴呆症的关系

痴呆症不仅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极大经济负担。由于其病程发展不可逆、治疗手段有限,识别痴呆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可改变风险因素尤为关键。

膳食营养可能是痴呆症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甜味饮料(主要包括含糖饮料、代糖饮料和天然果蔬汁)与痴呆症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另外,饮食可能与遗传风险在老年认知障碍风险中具有相互作用,而甜味饮料与痴呆遗传易感性在痴呆发病中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且甜味饮料与大脑影像指标的关系仍不明确,相关机制也有待探索。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长征研究员课题组最新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论文,基于大型人群队列探究了甜味饮料(含糖饮料、代糖饮料和天然果蔬汁)与痴呆症的长期关联,以及它们与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

image.png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B)的177,926名中老年人,基线(2009-2012)平均年龄56岁。研究者使用基线24小时膳食回顾问卷获取了受访者的含糖饮料、代糖饮料和天然果蔬汁每日摄入量,计算了受访者的阿尔茨海默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研究随访至2021年3月。

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三种甜味饮料的摄入量都与痴呆症发生的风险有关。其中,每日摄入2杯以上含糖饮料的受访者患痴呆症的风险比不摄入含糖饮料的受访者高34%(P-趋势=0.040)。较高的代糖饮料摄入量也与较高的痴呆风险有关,与不摄入代糖饮料的受访者相比,每日摄入量在1杯以内、2杯以内和2杯以上的受访者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13%、30%和20%(P-趋势=0.004)。天然果蔬汁与痴呆呈现非线性关联(P-非线性<0.05),适量的天然果蔬汁的摄入(>0, <=1杯/天)则对痴呆症的发生具有潜在保护作用(HR: 0.77; 95% CI: 0.68–0.87)(图1)。

image.png

图1 含糖饮料(蓝色)、代糖饮料(灰色)、天然果汁/蔬菜汁(橙色)与痴呆症的关联(A)和总糖摄入与痴呆症的关联(B)

这些关联在不同痴呆症遗传风险的人群亚组中整体较为相似。在联合关联分析中,研究者观察到高含糖饮料或代糖饮料摄入(>2杯/天)且高痴呆症遗传风险的参与者患痴呆的风险最高。相反,与不摄入天然果蔬汁且低遗传风险的参与者相比,适量摄入天然果蔬汁(>0, <=1杯/天)且低遗传风险的人患痴呆风险较低(图2)。这意味着无论遗传风险如何,控制甜味饮料摄入量都可能在预防痴呆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image.png 

图2 不同痴呆症遗传风险人群亚组中含糖饮料、代糖饮料、天然果蔬汁与痴呆症的关联

该研究指出,适度的天然果蔬汁摄入量(>0, <=1杯/天)与较高的脑灰质体积和较低的脑白质高信号有关,这说明天然果蔬汁可能对脑部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没有观察到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与大脑结构性标志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这可能是因为接受脑部核磁扫描的参与者比一般人群更加年轻和健康。

结论

本研究表明,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可能是痴呆症的风险因素。适量饮用天然果蔬汁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相关,但过量摄入可能也不利于脑部健康,因此有必要强调果蔬汁的适量摄入。

作者观点

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尽管一些西方国家的食品管理部门已将减糖纳入政策考量,过量添加糖带来的健康风险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代糖饮料是否能作为含糖饮料的“健康”替代品仍然存在争议,由于该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队列的观察性研究,因此以上结果是否代表因果关联仍然有待进一步验证。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前证据大多基于西方人群,未来仍然需要有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研究来证实这一关联。

作者简介

袁长征,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兼职助理教授。袁长征博士一直从事营养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膳食测量、营养与健康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人群实证研究。在Nature Aging、Nature Food、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Alzheimer's & Dementia、Neur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100余篇文章。当前研究主要聚焦营养与老年认知衰退的人群研究及相关内稳态及免疫衰老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Hui Chen, Jie Chen, Yaying Cao, et al. Sugary beverages and genetic risk in relation to brain structure and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3:672-680. 

doi: 10.1016/j.ajcnut.2023.01.015.